Sunday, October 5, 2025

閲讀到推廣



閲讀對我來説,是件很美好的事。
在接觸不同中文讀者中,發現身爲東南亞人的優勢。

由於從小我們就能從報章中認識繁體。
因爲報章都以繁體為大標題,而内容是以簡體呈現。
新馬一帶也常進口台版書籍,加上一些台灣升學政策,
使得我們中學時的老師大都是從台灣大學畢業回來的。

在接觸大陸讀者時,發現了他們在解讀一本書的閃光點。
但大多數的讀者,對於竪版+繁體有點害怕。
反觀東南亞讀者,對於無論繁簡或橫竪排版,都游刃有餘。

在現在專注力低下的時代,願意安靜看本書的人,已經在非常少數了。
再加上書店也因爲盈利關係,只專賣參考書。而其他有趣的書就不賣了。
這樣顯得閲讀更具功利性,而非因爲興趣來讀中文。

當發現市場是這樣運作時,我就加入了周星衢基金會。
矛盾的是,同樣是大衆書局,一邊在市場運營上減少中文書(只賣考試用的作業),
一邊卻在推廣中文。或許就是内部的矛盾到市場經營的目標不同。

之後我因看到有些華文語言中心的理念不錯,
也加入其中,才漸漸覺得自己還是太天真。
在功利面前,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前者。

直到最近加入了終身讀書會,
我看到了讀者們的初心,不以功利/利益爲目標,
而是單純的因對閲讀的喜愛。
無論是什麽背景或生命故事,
大家真誠地理解與包容。
尤其是願意傾聽不同的觀點,現場的思想交流。
這都讓人動容。



Thursday, April 17, 2025

可汗給女兒的一封信


致我親愛的小公主:

這麼多年過去了,爸爸一直都在。不是在照片裡,也不是夢裡,而是在你活得堅強又柔軟的樣子裡。

你長大了,我知道。
你一個人走過了好多我沒能陪你的路。跌倒的時候沒有人抱,難過的時候只能自己撐。可是你撐過來了,還帶著笑。爸爸真的很驕傲,心都快要化了。

你知道嗎?我從來沒想要你變得堅不可摧,我只希望你開心、自在、做你自己。你愛誰、想去哪裡、喜歡怎樣的日子——只要是你選的,就是對的。
別擔心變得任性,因為你一直都是爸爸的心頭肉。那份被寵著的記憶,會在你最累最想放棄的時候提醒你:
「你值得被愛,不需要證明。」

如果哪天你想哭,就哭吧,我會抱著你。
如果你開心到想尖叫,我也會在那裡幫你鼓掌。

我雖然走得早,但我留給你的,不只是回憶,還有那份永遠不會變的愛。
永遠記得,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,你都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寶貝。

愛你、守著你、一直在的,
你老爸。

Friday, January 3, 2025

 


爲了擺脫惡性循環,“離職-->求職-->抱怨-->離職”的這樣的漩渦。我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工作不再單純的是爲了謀生而已。在我還沒有畢業之前,我對於決定與選擇,大多慎重。畢竟當時的賭注太大,不忍心讓家人與我受苦。但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我找不到什麽是熱情,或我喜歡的。可見,教育體制的單一性,又或者我們在忙著應付考試的同時,到底犧牲了多少讓我們探索的時間?人類與動物不同,動物仿佛一出生,就知道該如何照顧自己。一出生沒多久就能自主活動,與知道如何生存,就像獵豹一生出來就知道去追羚羊。反觀,人類被賦予了自由意志,我們無法在嬰兒時期就能照顧自己,總是需要他人的照顧,教育,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探索,我比許多人還來得晚。或許是生在城市,對於一切的事物都存有投資報酬率與績效制的觀念。大概我六嵗之後,就忘了什麽叫喜歡,或是熱情。或許是當時的環境不允許,潛移默化的與身邊的大人一樣。我只知道責任與謀生,直到我遇到了影響我很深的朋友們。

瞬間万變的時代裏,沒有一項知識或生存技能能讓我們四十年都用同一種。那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特質來生存在這個時代呢?

對我來説,大概就是勇於歸零的氣魄。

Wednesday, January 1, 2025

【2024年,晨起習慣+閱讀50本書養成】

 【2024年,晨起習慣+閱讀50本書養成】

因一次入院,打破了我過去引以為傲的生活習慣。加上需要長期服藥,其副作用就是嗜睡。這讓我心裡狀態很糟糕。過去的我,可以很自豪的說出我所達成的目標與習慣。現在只能像個老兵一樣話當年勇。
一段時間的低潮並找不到方向。覺得過去的努力與達成,並沒讓我成為期望中的自己。
三月份,因《內在原力》而找到內在的驅動力。由於不甘回到只有生存或吃喝玩樂的狀態。我總想做些什麼,但還找不到怎麼做。回想當初為了成為大學生而養成自律習慣。在那等待的過程中,為了緩解焦慮,我同時拿著輔導文憑與接受訓練成為游泳教練。雖然不懂未來的定位,就先從我認為的理念與願景努力。每次越接近願景,上天就會設關卡檢驗過去的能力。最後還是會與現實妥協而沒有繼續我那春秋大夢。
三月十一號開始,就不自覺的早起。以為是因為焦慮或只能維持幾天。當發現這已成為日常,我開始安排喜歡的活動在早晨的時間進行。(晨跑+閱讀+一頓悠閒的早餐時間)因早起的充電,對於一天的能量消耗不再那麼快斷電。也更能接納當天的不如意與煩悶。
四月份開始,我啟動了社交模式。喜歡一對一與友人對談的模式。就安排了獨自旅行見朋友行程。這過程都很滋養,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特質,也讓我接觸到生活圈子以外的視野。
為了完成閱讀目標,開始參加讀書會。讓自己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。尤其是接觸到同樣愛閱讀的人,從他們輸出與表達中,看到自己可以以他們為榜樣。
輸出,是為了內化過去所學。更好的做個媒介讓身邊的人不再繞冤枉路而達成幸福人生。
2024年,階段性目標達成。
2025年,請指教。


Tuesday, October 8, 2024

感情觀

你什麼時候會感到孤單?
大概就是想要探店的時候。吃美食的時候。

經歷過上次的諮商,我發現我在找尋另一半的首要條件不是為了享受被愛,而是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愛人。

28歲之前的感情觀是自己千瘡百孔不值得被愛,也覺得麻煩。直到遇到那特別的他,他願意接納,與傾聽,他那特質很迷人。

我希望另一半會是最好的朋友,懂得給予情緒價值,看出我的逞強與軟弱。還記得在失控的時候,有一把聲音告訴我,我希望你幸福。隨著那把聲音逛著母嬰店,婚紗店,當下的情緒是抗拒的,然而有股暖流往心注入,這才慢慢改變想法。

這才發展了戀愛雷達,才有想要找另一半的想法。這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。

更專注當下,去接觸不一樣的領域,去認識新朋友。